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现代短篇故事集 > 第271章 百草堂之葡萄(第3页)

第271章 百草堂之葡萄(第3页)

王宁放下酒碗,葡萄香混着酒香在鼻尖萦绕。他忽然起身,往药柜走去:“张阳,再多备些干姜。”

夜色渐深,百草堂的灯还亮着。蒸葡萄的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,混着山药的甜香,飘出老远。王雪趴在桌上写笔记,笔尖在“葡萄配伍山药茯苓”几个字上反复描;张阳在药碾旁打盹,头一点一点的,手里还攥着没碾完的茯苓块;王宁坐在灯下,对着那本《神农本草经》,指尖在“蒲陶”二字上轻轻摩挲。

窗外,一轮新月爬上墙头,照在刚挂果的葡萄藤上。藤蔓的影子投在窗纸上,像幅流动的画。王宁望着那影子,忽然想起爹生前说的话:“药材就像人,得懂它的性子,才配用它。”

他起身往灶房走,要去看看砂锅里的葡萄膏。经过张阳身边时,看见少年的笔记上写着:“葡萄,味甘酸,性平。需知其利,更需知其弊。”

王宁笑了,从药箱里取出块新的砚台,放在张阳手边——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,想等张阳出师时送他。现在看来,不必等了。

灶房里,砂锅里的膏体正咕嘟冒泡,紫红色的汁液泛起细密的泡沫。王宁用银勺搅了搅,勺底沾着的膏体缓缓滴落,在昏黄的油灯下,像串紫色的珠子。

“快成了。”他轻声说,仿佛在对这锅葡萄膏,也在对这漫漫长夜里的药材与人心,说一句安心的话。

第三日清晨,百草堂的门还没开,就被拍得“咚咚”响。李大叔拄着拐杖站在门外,裤管空荡荡的——他把肿得像木桶的腿用布缠了好几圈,却依然挡不住往外渗的水迹。

“王掌柜,救救我。。。。。。”他刚开口,眼泪就下来了,“昨夜尿了半宿,却只滴出几滴,肚子胀得像要炸开。孙玉国说我这是没救了,让家人准备后事。。。。。。”

王宁刚把熬了三天三夜的葡萄膏倒进瓷瓮,听见动静连忙擦手出来。青布褂子上沾着深褐色的膏渍,那是熬膏时溅上的,洗不掉,倒像缀了些星星点点的花纹。“莫慌,”他扶住李大叔,指腹搭在腕脉上,“脉象虽虚,却有根。”

张阳端来温水,王雪忙着搬板凳。李大叔坐下时,板凳发出不堪重负的“吱呀”声,他喘着粗气说:“孙玉国的伙计在镇上喊,说您这葡萄膏是哄人的,还说。。。。。。还说吃了会死人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让他喊去。”王宁掀开瓷瓮的盖子,一股甜润的药香立刻漫出来,混着淡淡的酒香。膏体呈深褐色,用银勺挑起,能拉出细长的丝,像老冰糖熬出的糖稀。“这膏里加了山药茯苓,您且服一勺试试。”

李大叔看着瓷勺里的膏体,又看看王宁笃定的眼神,闭着眼咽了下去。那膏入口先是微甜,细品又有药草的清苦,滑进喉咙时暖暖的,像喝了口掺了蜜的药汤。

“怎么样?”王雪攥着药草笔记,指节都白了。

李大叔咂咂嘴,忽然眼睛一亮:“好像。。。。。。好像肚子里的气顺了些。”话音未落,他猛地站起来,“不行,我要上茅房!”

王宁笑着点头,张阳连忙扶他往后院走。刚拐过月亮门,就听见李大叔惊喜的呼喊:“出来了!真出来了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这声喊像长了翅膀,瞬间传遍了半个镇子。原本在济世堂门口犹豫的村民,呼啦一下全涌到了百草堂。郑钦文站在济世堂的台阶上,看着对面黑压压的人群,气得把手里的算盘摔在地上,算珠滚了一地。

“都挤什么?”刘二狗扛着块“龙涎散”的木牌,想往人群里钻,却被村民推搡着退了回去。“我家孙老板的药才是真本事,你们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闭嘴!”卖豆腐的陈婶手里还拎着豆腐筐,“李大叔肿了半月,你们的药越吃越重,还好意思说!”她挤到王宁面前,“王掌柜,给我也来一勺,我家那口子腿也肿了。”

王宁让张阳和王雪分药,自己则站在药柜前,给每个领药的人搭脉。遇到舌苔白腻的,就让王雪往膏里掺些干姜粉;听到有人说“总渴总尿”,就摇头拒收:“对不住,这膏您不能用。”

“凭啥?”个瘦高个急了,颧骨红得发亮,“我花银子买还不行?”

“不是钱的事。”王宁从药柜里取出块梨木牌,正是王雪写的禁忌,“您这是消渴症,吃不得甜膏。我给您开副别的方子。”

那瘦高个还想争辩,却被旁边的人拉住:“王掌柜是为你好,孙玉国才不管你死活呢!”

忙到日头偏西,瓷瓮里的膏见了底。王雪数着空药碗,忽然发现少了一个。“哥,早上领药的陈老爹,没把碗送回来。”她翻着登记本,“就是那个总咳嗽、说自己脾胃虚的老汉。”

张阳正在收拾药碾,闻言抬头:“我今早见他领了加干姜的膏,还说要给孙子留半勺。”

话音刚落,门外突然响起凄厉的哭喊。陈老爹的儿子跌跌撞撞跑来,怀里抱着个麻袋——麻袋口露出陈老爹花白的头发,他双目紧闭,嘴角挂着白沫。

“王宁!你这毒膏害死我爹了!”那汉子把麻袋往地上一摔,“我爹吃了你的膏,上吐下泻,现在连气都快没了!”

人群瞬间炸了锅。刘二狗不知何时混在里面,立刻大喊:“我就说这葡萄是害人的!王宁想钱想疯了!”郑钦文站在对面的屋檐下,抱着胳膊冷笑,腰间的玉佩在夕阳下闪着光。

王宁蹲下身,刚要探陈老爹的鼻息,那汉子突然按住他的手:“别碰!想销毁证据?”他从麻袋里掏出个空碗,碗底还沾着褐色的膏,“这就是物证!”

陈老爹忽然哼了一声,喉咙里发出“嗬嗬”的响。王宁趁那汉子愣神的功夫,飞快地捏住陈老爹的手腕。脉象浮而无力,舌苔白得像霜——这不是葡萄膏的问题,是中了寒性泻药的症候。

“你爹今早除了膏,还吃了什么?”王宁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里异常清晰。

“没。。。。。。没吃别的。。。。。。”汉子眼神躲闪,脚却不自觉地往后退。

“是吗?”王宁忽然提高声音,目光扫过人群,“我怎么听说,今早有人看见刘二狗给陈老爹送了串冰镇的酸葡萄?”

刘二狗的脸“唰”地白了:“你胡说!我没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我看见了。”卖豆腐的陈婶往前站了一步,手里还拎着空筐,“今早辰时,我去井台打水,看见你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,塞给陈老爹。那葡萄上还挂着冰碴子!”

人群顿时安静下来。王宁扶起陈老爹,从药箱里取出个小瓷瓶,倒出三粒黑色的药丸,撬开他的嘴喂进去。“葡萄膏性平,但忌生冷。”他声音朗朗,让每个村民都能听见,“陈老爹本就脾胃虚寒,服了膏再吃冰镇葡萄,好比往热汤里泼冰水,不闹肚子才怪!”

陈老爹喉咙动了动,忽然“哇”地吐出些酸水,缓缓睁开眼:“水。。。。。。我要水。。。。。。”

“爹!”那汉子又惊又喜,刚要上前,却被王宁拦住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