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个故事,换不同的人来写,还能玩出花来吗?
事实上,还真能!
傅林眼前的三篇小说,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。
“要不是我亲眼所见,真的很难相信一个大体相同的故事能写出不同的风格来。
三篇小说中,陈建公同志的内核偏向荒诞,查剑英同志的隐喻颇多,看了让人不寒而栗,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。
而胡老师,你的作品才是最特别的!
乍一看写的是爱情,可内容又过于荒诞,但细细思考,又觉得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最多只是形式有所区别。”
傅林实际上说得并不全,他觉得胡为民的那篇小说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,只是受限于时间和地点,来不及他细细品读。
“胡老师你的作品最好,但其它两篇短篇也不差,让我很难做出选择啊!”
胡为民神色不变,语气平淡地说:“为什么要做出选择呢?”
“嗯?”
胡为民好整以暇道:“既然三篇小说都写的好,为什么不能全部刊载呢?”
“这……这怎么行?三篇小说故事一样,如果全部刊载,不是欺骗读者吗?”
傅林懵了,他没想到胡为民会出这种主意。
“怎么不行,青年报不是杂志,小说连载只是报纸的版面之一。
读者在意的是小说内容,而不是其他。
只要故事足够优秀,其他的事还是事吗?”
何况,现在文学圈故事相同的小说同样不少,有些还是大作家的作品,有谁说什么了吗?
胡为民指了指三份稿子,继续道:“更何况,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宣传点。”
“宣传……点?”
傅林隐约把握到什么,但还不能确定。
胡为民没有让他失望,接下来一番话,堪称醍醐灌顶。
“傅主编有没有觉得,随着特殊时期结束,文学界慢慢放开束缚,读者对优秀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。
但是由于作家数量的原因,现存的文学作品完全无法满足广大读者。
与此同时,又有无数民间文学爱好者,渴望成为作家。
但他们受限于受教育程度,或者完全不懂文学创作,以至于空有一腔热情,却没法发挥出来。
这时候,我和文学社两位同学的作品接连刊载在青年报上。
同样的故事,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和结局,甚至连内核都不同。
这等于是一场写作教学,我和文学社的两位同学,将一个小说大纲,掰开揉碎了呈现在读者面前,教他们该怎么写小说。”
说到最后,胡为民眼前发亮,他自己都觉得这事做对了。
只是,他觉得还不过瘾,似乎缺一把火,于是又抛出了个王炸来,“甚至,我可以把小说大纲免费送给所有读者。
他们可以按照我给出的大纲进行创作,而他们的投稿目标则是青年报。
到时候傅主编只需要把这些投稿统一收集,然后进行审核,最终优秀的稿件得到刊载的机会。
这场活动下来,读者中很有可能诞生出数位,甚至十数位作家,他们得到成长的同时还能获得稿酬,而青年报也得到了持续性的关注,这不是皆大欢喜吗?”
胡为民一口气说完自己的想法,目光灼灼地盯着傅林。
傅林呢,则亚麻呆住,哦不,是惊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