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唉,这都是什么事啊!”
北影厂里自然不会只有一两个人看了胡为民的新作,就算一开始不知道,可等事情发酵后,该知道的也知道了。
“胡老师厉害啊,新书写得这么好!”
“呵呵,你以为只是故事吗?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偷偷告诉你,这事是真的!”
“嘶,我怎么没听说过啊?”
“就是咱们厂的事,只是被压下去了!”
“哎呦喂,哥哥啊,快告诉我,那个宫女士是谁,编剧又是谁?”
“宫女士,不就是龚……至于编剧,嘿嘿,大作家啊!
至于那个传谣的人,我告诉你……”
“嘶!”
那人倒吸一口凉气,眼睛睁得老大,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。
“你可千万别传出去啊!”
“一定不传。”
那人等哥们走后,碰到一个熟人,“哥们,胡老师的《谋杀》看过吗?”
“看过?好,我告诉你一个秘密,你可别乱传……”
不出谢铁丽所料,《谋杀》的原型故事很快在北影厂传开。
大家一边吃瓜,一边传播,好不快乐。
文学部,江怀岩和梁晓生刚刚看完小说。
“胡老师太敢写了!”
“要出大事啊!”
他们一边赞叹于胡为民的敢想敢干,一边又为厂里感到担忧。
这并不冲突,支持胡为民和龚雪是出于公理和道义。
他们担忧北影厂也很简单,因为他们就是北影厂的人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到了晚饭时间,关于龚雪就是小说里宫女士的传言,已经传遍整个北影厂。
当她出现在食堂的时候,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变了。
不是厌恶,而是同情、好奇、畏惧等复杂情绪。
因为自己的遭遇,让胡大作家出手,然后惹得北影厂上下人荒马乱,她的经历太过传奇。
龚雪将这一切看到了眼里,她知道胡为民的谋划已经初步成功。
中午一位女演员给她传谢铁丽的话,还有现在食堂的一幕就是明证。
……
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,《谋杀》再次火遍燕京和周边城市。
民众对这部小说的讨论热情非常高,这种热情反应到媒体上,就是今天几乎绝大部分报纸都有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和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