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2月14日,北京西郊的卓氏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内,日光灯管在低电压下发出嗡嗡的响声。
凌晨三点十七分,实验室中央那个四轮机器人——被研究人员戏称为"
铁盒子"
的装置——突然停止了预编程的移动路线,它的两个CCD摄像头转向站在控制台前打瞌睡的技术员小王。
"
警告,检测到人体倾斜角度超过安全阈值。
"
机器人发出机械的电子合成音,"
重复,警告。
"
实验室里几个昏昏欲睡的研究人员顿时清醒过来。
首席科学家张明远一个箭步冲到控制台前,查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。
"
它识别出小王打瞌睡了?"
他难以置信地推了推眼镜,"
这不在测试范围内啊!
"
"
不,张博士。
"
年轻的研究员李娜指着代码窗口,"
是预设的人体姿态监测子程序被触发了。
您看,它只是检测到小王身体前倾超过30度,按照规则库第47条发出了警告。
"
张明远长舒一口气,既失望又释然:"
我就说嘛,怎么可能有自主意识。
"
他拍了拍金属外壳,"
不过能整合视觉识别和简单逻辑判断,已经比本田那个会走路的机器人强多了。
"
监控室的玻璃后,卓西度放下咖啡杯,嘴角微微上扬。
他推门走进实验室,黑色皮鞋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"
张博士,演示很成功。
"
卓西度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,"
虽然只是规则引擎,但能整合视觉输入和简单决策,这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移动机器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