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禅意静心名曲 > 六桃花源记赏析6(第3页)

六桃花源记赏析6(第3页)

的执著,正是觉悟真心所必须破除的障碍。

所以,结论就是,以意识心求觉悟,犹如蒸沙成饭,蒸上千万年,沙子也还是沙子,成不了美味佳肴。

那么如果“太守”

真的想要找到自性桃源,该怎么办呢?那就需要做一个转变,从“太守”

变成“守太”

何为“守太”

?即彻底地放下自己,然后“进太元中……”

,直到“豁然开朗”

,见到自性桃源,然后还需要“不复出焉”

,始终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,此即为“守太”

“守太”

,即是守元、守中、守仁、守真。

直到不守而自守,无守无不守,无能守亦无所守,入于大化,“辞去”

,可矣。

【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

】刘子骥,有学者考证说,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,经常与陶渊明一起结伴游览山水。

陶令之所以以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例子,乃是进一步说明要见到自性桃源,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事。

自性桃源,一直鲜活地存在于陶令的生命中,他不仅见到了,而且深有体会,其生命也一直得以畅享自性桃源的快乐。

而整天与他一起交游的亲朋好友,虽然也是志趣高雅之人——刘子骥,名雅,字子骥,但这种高雅的志趣依然停留在生命的表层,还没有深入到生命的内在。

所以他们在一起也会经常交流思想,陶令的自性桃源思想必定为其所熟知,而其听说了之后,亦“欣然规往”

——非常高兴地打算前往。

注意,是“打算前往”

,说明一直处于“中士闻道,若存若无”

的状态,就是说,虽然对于陶令所说的自性桃源很感兴趣,但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,反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“高雅的志趣”

,有也很好,没有也没什么。

心态已然如此,必然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来支撑结果的达成。

【未果,寻病终】结果已经注定不可能成功。

这里的“未果”

,还有一层含义,就是“打算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