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见微知著不很好吗?”
朱盛昌想挠头,他发现自己不理解现在的年轻人。
不,应该说他跟不上胡为民的想法。
秦昭阳不觉得可惜,他饶有兴趣地问:“那么,为民,你的第二版又是什么呢?”
“第二个版就是成为文艺兵后,以文工团生活为核心创作的故事。”
这个故事更加偏向胡为民记忆中的《芳华》,当然,他对这部电影的记忆并不深刻。
毕竟是文艺片,他上一辈子对这类电影并不感兴趣。
知道也是因为《芳华》的导演是冯裤子,后来刷抖音的时候,也断断续续看了些。
这下,别说朱盛昌,就连秦昭阳也忍不住点头,“以那个特殊时代做大背景,才艺各异的年轻男女为主角,还有部队这个特殊的大集体,确实可以碰撞出独特的火花。”
“一边是严格的军纪和单调的训练,一边是肆意挥洒的青春;一方是文工团的老好人,老大哥男主角,一边是背景特殊,被许多人针对的女主角。
最后的结局也很有意思,女主人公给男主人公写情书,男主人公不敢接受,然后请求调到其他部队。
流言传开后,文工团解散,大受打击的女主人公因意外参演电影,被调入话剧团。
有意思,这一版看点非常多,可以讨论的也非常多。”
秦昭阳给予认可:“为民,第二版明显比第一版好,可以好好写写。”
“刚开始我是这么考虑的,不过后来我想到了去年的反击战。
当时我就想,如果这支文工团所在的部队也参加了那场战斗,又或者文工团奉命赶赴前线参加慰问演出,又会怎么样?”
胡为民眼睛明亮,情绪越发高昂,“我想,和那些最可爱的人相比,儿女私情实在算不了什么。
所以,我把这一版也推翻了,文工团的生活只是前中期,后期,他们肯定要赶赴前线,不管是参加战斗,还是慰问演出。
只有在那种惨烈的战场,情感才会显得更加真实。”
“秦主编,朱编辑,这就是我关于新作的一点想法。”
两人沉默不语,半晌,秦昭阳才幽幽道:“我现在总算明白什么叫才华横溢了!”
“为民,你提到的这个三个版本,随便拿出一个写,都会是非常好的小说,而且各有特点。
别的作家能想出一个来,已经是绞尽脑汁,没想到你一下子能拿出三个点子来……”
胡为民把他整无语了,实在是天才的有些过分了。
他本来以为自己因为胡为民最近发表的这些优秀作品,以及吴祖湘的关系,已经对高看几分,没想到再听了胡为民想出的三个故事梗概后,他发现自己还是太保守了。
朱盛昌激动道:“为民,三个故事都很好,只要你写好后能想到我们《当代》就行,我不挑的。”
他算是看出来了,胡为民就不是普通的年轻作家,他就是个金大腿。
只要和这个金大腿搞好关系,《当代》就不会缺少优秀作品。
胡为民摇头道:“谈这个还太早,小说还没影呢。”
“小说名有想法了吗?”
秦昭阳问。
胡为民沉思片刻后,回答道:“就叫《芳华》吧!”